本文目录一览:

致橡树的创作背景

舒婷致橡树写作背景如下: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。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,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,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。

《致橡树》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。这首诗共36行,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、痴情的鸟儿、泉源、险峰、日光、春雨六个形象,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;14~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。

致橡树》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,发表于1979年《诗刊》第4期。它是诗人的成名作,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30年前的中国,十年浩劫刚刚结束,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。

致橡树第一诗节语言表达(修辞、表现手法、句式等)上有什么特点?_百度...

《致橡树》的第一诗节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以下特点: 反衬:诗人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来表现恋人之间不应该有附庸关系,恋人应该平等,相互独立。

致橡树作者在第一诗节使用了凌霄花和痴情鸟这两个意象。 凌霄花:这是一种攀援植物,常攀附在棚架、墙壁、山岩等垂直支撑物上。其花色一般为红色,花朵较大,形似喇叭花。

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,运用了比喻、排比、对偶、反复、对比等修辞手法。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,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,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,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。

意象化,象征化,抽象手法,如舒婷的致橡树意象化手法,意象(注重意象,以物溶情,以象感人.手法采用隐喻、局部或整体象征,很少直说白话)[意象定义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。

首先,橡树是高大威仪的,有魅力的,有深度的,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——“高枝”和“绿阴”就是一种意指,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。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,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,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。

《致橡树》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,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,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,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,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。

《橡树》这本书是写诗还是作文?

《橡树》一诗描写了这颗树橡树散文诗的表现手法的生长过程。在一年的时光中橡树散文诗的表现手法,它一荣一枯橡树散文诗的表现手法,一绿一黄。但不管是荣是枯橡树散文诗的表现手法,是绿是黄,它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。橡树春天“充满生机”,夏天“茂盛”,秋天“成熟”,冬天显现它 “光秃的力量”,一年四季都高大挺拔。

《致橡树》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。下面是我整理的《致橡树》课文赏析,一起来看看吧。 《致橡树》课文赏析 篇1 舒婷的诗,构思新颖,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橡树散文诗的表现手法;语言精美,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。

续写《橡树》作文400字 橡树叶型独特,新叶亮红色,成熟叶片深绿色,有光泽,9月变成橙红色,落叶期晚。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,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,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
选一个角度赏析志橡树的艺术表现手法

借物抒情,借景抒情,修辞手法。借物抒情,《致橡树》通过将爱情喻为橡树,把爱情的坚韧,执着,拒绝放弃等情感特征转化为橡树的生长特点,从而抒发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。

运用了拟物的手法,把人比作了树,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,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、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。

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,用“木棉”对“橡树”的内心独白,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、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。

《致橡树》的内容讲解有哪些?

1、《致橡树》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,用“木棉”对“橡树”的内心独白,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、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。

2、首先,橡树是高大威仪的,有魅力的,有深度的,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——“高枝”和“绿阴”就是一种意指,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。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,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,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。

3、《致橡树》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,比肩而立,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,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。

4、知识内容 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《致橡树》内涵的把握,象征手法的运用。

5、纵观全诗,《致像树》分为上下两层 一层:开头至“不,这些都还不够。”二层:“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”至结尾。划分原因:一层:是诗人宣告一篇战斗书,宣告自己不愿成为男性附庸。从感情上看,一层是升调。

6、舒婷的诗,构思新颖,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;语言精美,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。《致橡树》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,这是一首优美、深沉的抒情诗。它所表达的爱,不仅是纯真的、炙热的、而且是高尚的,伟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