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
《回延安》写作背景

《回延安》写作背景是:1956年,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,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,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,如今再一次见到它,感触万千,心潮澎湃,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、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。

创作背景 1956年,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,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,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,如今再一次见到它,感触万千,心潮澎湃,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、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。

《回延安》内容分析:这是一首抒情诗,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,党中央就设在延安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。它是革命圣地,是中国革命的摇篮。

《回延安》的写作背景:《回延安》写于1956年,诗人在1940年至1946年期间一直生活在延安,之后十年不曾回到延安,直到1956年,作者终于回到他的第二故乡,心中百感交集,写下了这首诗。

写作背景:“1956年,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,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。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,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。

贺敬之《回延安》

《回延安》贺敬之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,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,紧紧贴在心窝上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千声万声呼唤你—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!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,红旗飘飘把手招。

《回延安》的体裁是现代诗歌。《回延安》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、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者的延安精神,从中,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——对“母亲”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。

贺敬之《回延安》原文:回延安贺敬之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,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…… 手抓黄土我不放, 紧紧贴在心窝上。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 双手搂定宝塔山。

贺敬之,男,1924年出生,中国山东省枣庄人。1940年赴延安,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。

《回延安》是一首以陕北民歌“信天游”形式写成的新诗。《回延安》是贺敬之所作。原文节选: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,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……手抓黄土我不放,紧紧儿贴在心窝上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

阔别十载,一朝返归,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,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,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,便以《回延安》为题,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。

回延安的作者简介

1、《回延安》作者介绍 贺敬之(1924一)现代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谁,山东枣庄市峰县人现代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谁,现代著名诗人、剧作家。1939年参加救国运动,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,1941年加入中国。

2、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、剧作家。1924年生,山东峄县(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)人。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。16岁到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。17岁入党。

3、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、剧作家。1924年生,山东峄县(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)人。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。16岁到延安,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。

4、作者简介:贺敬之, 现代著名诗人、剧作家。1924 年生,山东峰县人。

诗歌的结尾两句是:“身长翅膀吧脚生云,再回延安看母亲!”作者写这首...

1、诗歌的结尾两句是:“身长翅膀吧脚生云,再回延安看母亲!”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于延安写的,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。那么,这样的结尾,是不是有问题呢?分析(l)“再回”,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“回”字。

2、结尾一节,“身长翅膀吧脚生云,/再回延安看母亲”,用夸张的手法,豪迈的语气,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。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。

3、满窑里围得不透风,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,再回延安看母亲。《回延安》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:回延安, 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。第二部分: 忆延安,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。

4、结尾一节,“身长翅膀吧脚生云,/再回延安看母亲”,用夸张的手法,豪迈的语气,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。2 、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。

5、《回延安》是贺敬之所作。原文节选: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,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……手抓黄土我不放,紧紧儿贴在心窝上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

回延安的作者

《回延安》作者:贺敬之。贺敬之,男,1924年出生,中国山东省枣庄人。1940年赴延安,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。

《回延安》的作者是贺敬之。贺敬之是中国诗人、剧作家。贺敬之的主要作品有《放歌集》、《贺敬之诗选》、《笑》、《雷锋之歌》、《中国的十月》、《八一之歌》、《回延安》等。

《回延安》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,创作于1956年,作者是贺敬之。题目“回延安”点明了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回延安这件事。